北起新朔铁路大准线外西沟车站,南接朔黄线的神池南站,国家能源集团新朔铁路准池线是新朔铁路大准线与朔黄铁路之间的黄金联络线,平均海拔1500米,桥隧占线路总长的47.26%。
为保障煤炭运输列车安全运行,新朔铁路的铁路通信“医生”白海龙和他的同事们持续奔波在这条黄金联络线上。2月7日这天,记者跟随白海龙踏上神池南特大桥,记录下这群通信“医生”的故事。
朔风强劲地刮着,气温已低至零下二十度。白海龙和队友们顶着呼啸的寒风行走在高架桥上。每座铁路高架桥桥梁护栏外两侧的桥槽内,敷设有数十条传输通信信息的光缆,是运输生产准确传输调度命令、车机联控、机车重联、煤尘检测等信息的重要通道,如同列车的“神经”。为保障铁路通信畅通,白海龙和他的同事们需要爬上几十米的铁路高架桥,进行高空问诊,准确为列车“神经”把脉。
通信“医生”在神池南特大桥为列车“神经”把脉
这次他们检查的是全长3.4千米的神池南特大桥的通信桥槽,大桥距离地面最高达40米,外挂在桥上一侧的通信桥槽,由于受到大风影响及列车经过时的强烈振动,通信桥槽的紧固件容易松动,甚至脱落。
“如果桥槽固定的螺栓及钢丝扎带松脱,桥槽在列车通行时就会振动,再加上桥面上猛烈的西风,很有可能会坠落,发生路外伤亡事故,影响通信畅通。最不安全的因素是桥槽盖板侵入线路,给列车正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86年的白海龙已经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师傅,一边走一边向新入职的同事介绍经验。
铁路通信“医生”在神池南特大桥加固桥槽盖板
检查中白海龙发现,有些桥槽盖板已经被风掀开,露出里面的光缆,有些桥槽的紧固钢丝扎带因长时间投用出现松垮断股,盖板摇晃,需要手动调整、复位及紧固。“从槽体下面穿起、与桥梁护栏卡扣,再用克丝钳抻紧、锁闭锁头、系扣。”白海龙给新入职的职工讲解绑桥槽盖板的重点,短短几分钟,他就顺利流畅地完成了一处桥槽固定任务。
冬天,行走在桥面上,厚厚的防护服不到几分钟就被寒风吹透,特别是在更换桥槽螺栓的时候,戴上防护手套无法加装桥槽抱箍小螺帽,只能脱下手套,这样手长时间露在外面作业,很容易冻僵。因此,他们在更换桥槽螺栓时,采取接力赛,作业人员轮流更换。一天下来,他们需要完成2到3座桥的巡视整治任务,需要徒步行走上万步,蹲起数千次。
这队“医生”中,有个队员叫王伟,是工区的90后青工,他干这项工作已有8年,回忆起自己第一次高空作业,“一上桥腿就有点发软,而且捆绑扎带时,有时需要对槽盖板进行整形复位,还要上下查看盖板的紧固程度。我刚开始不敢往下看,太高了很害怕。”
高空作业,除了需要耐力,最主要的是要克服恐高心理。王伟坦言,经过多年磨砺,现在他已经克服了心理恐惧,捆起桥槽来已经是得心应手,但寒冬的低温和穿桥而过的大风依然是最大的考验,“有时候桥上的风特别大,很难站稳,身上的安全带就是‘生命带’!”
虽然行车、气候及环境等因素给作业增加了难度,他们却从未降低作业标准,保质保量完成桥槽巡检任务。“我们做这项工作,就是为了保证煤列开行安全,看到每趟列车都能安全正点通过,再累、再苦也值得。”白海龙仰起被寒风吹得通红的脸。
两万吨重载列车行驶在准池线上
岁末年初期间,正是铁路运输的黄金季节,这个时期的线路条件好、施工干扰少、煤炭需求旺,由于行车密度的增大,铁路通信设备的维修工作量也比平时增加了近一倍,越到此刻,他们越不敢放松。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坚守,1月份新朔铁路货物运量破1600万吨,创同期历史新高。
铁龙呼啸间,白海龙与他的队友们已经奔赴下一个需要他们“把脉问诊”的现场。